現階段,大多數公司的股權架構仍為“一元制”,即股東直接按照各自出資比例分割股權、分享股權決策權及分紅權,這是最簡單、最傳統的股權架構類型。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元制”股權架構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一元制”股權架構有哪些弊端?
“一元制”股權架構下股權比例、表決權、分紅權一體化,看似輕松解決了股權分配的難題,但由于股東之間的股權比例只能根據出資來確定,對于企業創始人而言,控制權似乎游離在外,又好像掌握在手中,缺乏自主性和靈活性,并且很容易在股權融資、股東糾紛之時陷入公司僵局,被他人惡意爭奪企業控制權。
既然“一元制”股權架構存在諸多弊端,聰明的創業者們就探索出“同股不同權”模式,“多元制”股權架構就此誕生。
什么是“同股不同權”?
“同股不同權”又稱“雙層股權結構”,簡而言之是指資本結構中包含兩類或者多類代表不同投票權的普通股架構。不同于傳統“一元制”股權架構的是,該股權構架下,公司可以發行A、B兩種股份,前者可以遵循“一股一權”原則,后者則是一股多權,并且B股的持有者多數是公司的創始人及管理層,能夠通過分離現金流和投票權的方式對公司實行有效控制。
“同股不同權”下發行的股票具有哪些特點?
1.每股對應的投票權不同。一般情況下,公司發行的股票分為A類股票和B類股票,B類每股的投票權一般情況下是A類的N倍。
2.股票持有人可能存在不同。持有A類股票的一般是來自二級市場的公眾投資者;持有B類股票的一般是創始人、早期投資人、董監高甚至普通員工。
3.兩種股票不能隨意轉化。一般情況下,A類股票的持有者無法將A類股轉化成B類股,而B類股可以經過一定的程序或者直接轉讓的方式,轉化為A類股。
設置“同股不同權”的意義在哪里?
1.保障創始股東的實際控制權。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往往會選擇股權融資的方式吸納大量資金,在傳統的“一元制”股權架構的模式下,創始股東的持股比例會不斷被稀釋,繼而逐漸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通過“同股不同權”設置“AB股”的模式,可以在保證投資者收益權的前提下,讓創始股東仍可以以較小的持股比例對公司享有控制權。
2.有效避免惡意收購。實施“同股不同權”雙層股權結構,可為創始人、管理層營造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按其長遠規劃經營運作,而且在創始人團隊持有A類特別表決權股份的情況下,即使B類股份被其他投資者收購,也不會對創始人的實際控制權產生威脅,從而可以避免公司被惡意收購。
目前,“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已越來越受大眾的關注,也是企業發展的大勢所趨,趕緊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