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民營企業發展得十分迅猛,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家族企業,我國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是家族企業。何謂家族企業呢?一般來說是指資本或股權主要控制在一個家族手中,家族成員控制經營管理權的企業。在過去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幾十年中,中國企業家們所關注的重點通常停留在如何創造財富,而忽視了如何傳承財富,以至于我們會經常聽說“富不過三代”的魔咒。我國家族企業如何順利完成交接傳承是在未來數年里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1. 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一的局限性。企業發展初期,規模較小,這種家族式管理的模式給企業的管理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可以有效地降低經營風險和企業內部管理成本,從而盡快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但是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后,企業所面臨的交易和運作越來越復雜,對決策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權利高度集中以及家長式決策作風約束了決策科學性,使企業成員過分依賴“家長”,一定程度上也會抑制企業其他成員的創新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2. 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不足。一方面,家族企業在人才選用上往往更加注重親緣性,公司的核心崗位通常都是由本家族成員擔任,非家族成員在企業內部難以接觸決策權,甚至有時不得不屈服于家族意志,長此以往,可能會挫傷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家族企業的“掌舵人”一般不會從外部市場上公開招聘,而局限于在家族內部尋找,大大限制了擇優范圍,權力的交接可能會導致企業的衰敗,極有可能出現“三代消亡”的現象。
3. 失衡的股權比例,影響了小股東的利益。在家族成員持有大部分股份的情況下,家族成員甚至完全控制了企業經營決策權,小股東的利益往往不會得到重視。董事會被家族企業控制或者形同虛設,中小股東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護。這樣失衡的股權比例,使股東之間的地位產生懸殊,長時間利益受到損害的小股東和公司大股東之間難免產生矛盾和糾紛,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除了針對以上問題一一作出應對,如采取適當分離所有權和經營權、完善人才資源管理制度、適當優化持股比例等措施來優化公司內部管理之外,家族財富傳承還可以借助外部力量。目前我國常見的傳承工具主要有引進職業經理人、保險和家族信托。職業經理人在中國早已存在,在代際傳承中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已有不少創一代付諸實踐。保險理財工具,已經被很多企業家配置到家族財富管理中去。保險工具在婚姻財富保護、債務隔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使其在家族財富傳承中作為一項重要的互補工具而存在。信托的風險隔離優勢也是信托作為財富傳承工具的突出優勢。家族信托對于制度的頂層設計要求較高,專業性較強。誠然,家族企業的財富傳承并沒有標準答案,這就要求創一代要有較高的傳承意識,根據企業自身狀況,綜合運用多種傳承工具,未雨綢繆,設計出適合自身的傳承方案。以上內容由江西心者律師事務所股權律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