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間全國法院系統審結的股權轉讓糾紛案件數分別為13182件、18033件、23335件,占全部與公司類糾紛案件的比例分別為41.93%、42.66%、47.03%。股權糾紛,顯然已成為公司糾紛的“重災區”。

股權糾紛占比如此之高
與公司的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是脫不開關系的
大部分人在剛創業時,
認為公司能夠發展下去是最重要的
而股權如何分配、退出機制如何等
股權結構設計以后再慢慢完善
這其實是錯誤的理解
合理的股權設計的重要性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創業伊始,我們在行業的選擇和項目的選擇上面總是會花掉很多的心血,然后開始討論商業模式競爭優勢,而忽略了股權的分配,因為還沒有盈利,沒有東西可以分配的情況下,大家都沒有什么矛盾。
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必然有進有出,必然在分配上會產生種種利益沖突。同時,實際中,存在許多隱名股東、干股等特殊股權,這些不確定因素加劇了公司運作的風險。
當公司運作后,各種內部矛盾凸現,在矛盾中股東維護自身利益的依據就是股權比例和股東權利。所以,實踐中許多中小投資者忽視股權比例和股東權利的調整,最后在公司內部矛盾中陷于進退兩難的境地。而這種局面也把公司推向風險損失的邊緣。因此,合理的股權結構是公司穩定的基石。
合理的股權結構可以明晰股東之間的權責利,科學體現各股東之間對企業的貢獻、利益和權利;
有助于維護公司和創業項目穩定;
在未來融資時,股權要稀釋,合理的股權結構,有助于確保創業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
融資時,投資人會重點考察創業團隊的股權結構是否合理,以避免重蹈“真功夫”、“西少爺”等投資人的覆轍;
進入任何資本市場,無論是新三板、IPO,也會考察股權結構是否明晰、清楚、穩定。
對于初創公司來說,發展下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目前市場不穩定,隨時都有倒下的可能。所以對于初創公司而言,注重公司的細節是很重要的。因此,設計創業公司股權結構的時候,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二是出讓股權的目的是什么?
在企業成長期的時候,企業可能需要快速的擴張,可能需要一定的融資,這個時候就需要商業計劃書(BP)和融資總監(FA),同時面臨著公司如何估值,投資者對公司評價的問題。在整個商業模式中,其中的交易結構可能是重中之重,需要慎重考慮。
在企業擴張期間,公司可能具備了足夠的盈利能力,但想公司進一步發展和延續,就面臨著分錢(分權)的問題,也就是股權激勵的問題,不股改公司做不大。
企業在成熟期的時候,創始人面臨不斷的資本進入,股權的稀釋,需要對公司的控制權進行安排,避免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如國美股權之爭)
1、股權設計的原則是什么?
2、你公司有只出錢不干活的股東嗎?他的股權比例設定多少才合理?他購買股權的價格應該和你一樣嗎?
3、什么樣的股權比例才是最合理的?如何打造完美的股權結構?
4、股權結構不合理導致大股東侵犯小股東權利時,應當如何處理?
5、股權退出機制應當如何設計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對于公司來說,上面這些問題經常會遇到,并且很重要,處理不好后患無窮。
股權結構設計,是創始人合伙創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要想公司發展壯大,也離不開優秀的股權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