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律師的刻板印象仍停留在只有打官司的時候才需要律師,但事實上,對于企業來說,律師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于打贏一場官司,而在于從一開始就幫助企業規避風險,避免爭議的發生。
因為一旦已經進入到訴訟階段,訴訟律師只能在有限的證據資料中整理出對己方最有利的證據,并結合法律對訴訟案件進行解讀和論證。雖然此時也可以再補充、搜集一些證據,但其證據的證明力肯定會劣于雙方的原始憑證和證據。況且,當事雙方的關系一旦已經出現了裂痕,如此時需要從對方處搜集證據,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如果少了企業日常的風險控制環節,即使訴訟律師再精道,也會因為證據資料上的瑕疵和不足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更何況,很多的條款本身就是對方精心設計好的法律陷阱,訴訟律師要扳回一局的概率非常之低。
其次,很多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問題,也不是打了官司就能解決的事。很多企業之間雖然時有利益沖突,但彼此之間還有生意往來和一些利益糾結,致使很多案件并不能進入司法程序。如果不能尋求司法救濟,就更需要通過一些非訴手段來微妙地平衡雙方的利益空間,否則動輒受制于人,企業就會面臨非常被動的局面。
同時,有些案件反映,公司股東矛盾爆發后,公司會議召集人為避免股東事后對股東會會議提出程序性質疑,會事先委托律師事務所全程參與會議過程進行指導,或委托公證機關對股東會會議通知程序和召開程序進行全程公證。案件結果顯示,有律師事務所指導的公司決議質量較高;法院一般也會認可公證效力,認定公司會議程序合法,公證效果良好。
因此,具備一定風險意識的企業都認為為企業配備專業的法律人士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與企業客戶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企業家通常有這樣的疑問:自己的公司已經有法務了,為什么還需要聘請法律顧問呢?
法務專員屬于公司內部聘請的員工,日常包括合同草擬、審核、新項目洽談協助、公司內部法律宣傳、企業制度合規審核、參與仲裁、訴訟活動等等。甚至一些非法律性事務,都需要法務處理,比如突發事件、審計、合規,等等。法律顧問是外聘兼職的,一般到律師事務所與律師簽訂合同,每年給予兼職費用,若有參加訴訟另外收費,一般是案件費用會有折扣。
法務一般是由法學專業或者非法學專業構成,不需要通過法考也沒有律師執業證書,專業程度與必須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并經過實習考核才能正式執業的律師相比要有些差距。
如果將企業看作是一名患者,法務就像個社區醫院,雖然看不了大病,但懂得對問題進行定性,保障企業日常的法律問題。而法律顧問則是更為專業嚴謹的三甲醫院,小病可以治,對于各種疑難雜癥也都有長期的處理經驗和應對方法。相比較于法務來說,法律顧問業務的成效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死存亡。聘請法律顧問是與分類齊全的律師事務所簽訂合同,律所會指定團隊與企業對接,為企業解決各種法律問題,另外法律顧問團隊還有律所作為背后強大的后盾,團隊合作上更有優勢。
并且,公司來內部的法務人員屬于公司內部編制,在做決擇判斷時,也因為公司內部人際關系或個人利益的摻合,而多有掣肘。
外聘的法律顧問則可以提供獨立冷靜的處理意源見,相對來說更加客觀知。專業律師相比公司法務人員擁有的專業圈子更大,當遇到疑難雜癥時,專業律師可以利用所在律師事務所的便道利,召開專題討論會,集中更多專業律師的智慧解決問題。
一般的大公司都設有法務專員,遇到案件時會找外聘律師,然后由法務專員協助外聘律師。當然也有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的企業家們詢問:“我當然知道法律顧問好,但是我的企業規模很小,顧問費也算一筆不小的投入,也有必要請法律顧問嗎?”
企業家們通常認為法律顧問費用太高,企業又不是長期需要有專業律師來打大案子,性價比不高。但事實上,公司法務的水平良莠不齊。薪資待遇要求低的法務,一般是不具備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或者非法學專業的人,有的甚至還沒有通過司法考試。他們沒有法律工作經驗,甚至基本沒有工作經驗,其解決公司法律事務的能力有待培養,這樣看起來前期成本并不低。而有工作經驗法務,浸淫公司多年,對公司法務問題有豐富的處理經驗,不僅懂法律實務,還會公司管理運營,但其待遇要求年薪數十萬至數百萬不等。
相比較來說,外聘法律顧問首先可以保證其專業性。從事法律顧問的律師,法律經驗豐富,并且可以充分整合法律圈、商業圈的優質資源,為客戶公司帶來更綜合的服務體驗與商業價值。根據律師的級別不同和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同,年法律顧問費也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從費用與所能提供的服務來看,顯然聘請法律顧問的性價比要更高。
企業如何配置法務和法律顧問,可以根據公司法律服務需求量的大小、法律服務需求的內容、企業對于法律服務的預算來進行衡量。通常小企業業務不多,預算也不多,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就好;而中、大型企業業務多而雜,最好是企業法務與外聘常年法律顧問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