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時代,大到合伙創業、小到搭伙做買賣,無一能夠離開股權,股權問題不僅僅是管理的問題,而更多的是治理的問題;不僅僅是資本運作的問題,而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不僅僅是底層執行的問題,而更多的是頂層設計的問題。每走一步,都暗藏殺機,到最后往往是生與死的較量,因股權糾紛而導致的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夫妻離心,甚至對簿公堂、互投監獄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因此一定要適時地給自己的股權頂層設計把把脈,了解企業發展的健康狀況,找準病源、及時用藥,摘除或化解隱藏在深處的毒瘤。
股權頂層設計的三大經典藥方是什么?
第一劑:大而非獨
為什么要“大”?很多創業者都有一個病癥,那就是不好意思把每位股東股權的多少攤在明面上來,最后干脆將股權均分,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但真的能夠這么理想嗎?其實不然,均分制的股權結構可以說是最糟糕的,短期內看似其樂融融,但卻埋下了一個大大的膿包,誰是領導?誰來拍板?是最大的問題,當今創業最重要的是把握機遇,對決策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有一個人占據話語主導權。
為什么“非獨”?通常我們可以看到100%控股、90%+控股公司,在權利高度集中的同時,也對大股東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輿情應對能力等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做好合理的掌控,將會有一損俱損的風險,因此,一定要有能夠共擔風險的股東,而且要有一定的實力,和優秀的人和投資者在一起才能創就輝煌的業績。而且具體而言,誰的貢獻大,誰更能帶領公司走向成功,誰就可以拿得更多。
第二劑:掙而非給
為什么要“掙”?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往往會選擇股權激勵這一劑猛藥來激發核心成員的積極性,但是想要獲得股權并非那么容易,需要自己去掙,比如用時間掙、用業績掙,用自己的努力,掙回自己的股份,才更有價值和意義,也會倍加珍惜。
為什么“非給”?股權不是街頭的小禮品,隨隨便便就能夠派發給任意一個人,如果采用“給”的方式,可能出現兩類病癥,一是“員工終于熬成老板,再也不用干活了”的心理;二是“這么輕易就拿到了,也沒什么價值”的錯覺,以上均不能達到股權正向激勵的作用,所以說,股權不是給出來的,而是自己掙出來的。
第三劑:增而非減
為什么要“增”?當公司越來越大,特別是有資本和能力的新合伙人進入時,需要給予其一定的股權,這部分股權從何而來,如果在創業之初,沒有預留一定的期權池,那么則可以選用增發的方式,一方面為新合伙人提供一定比例的股權,另一方面稀釋原始股東的比例,實現了股權的動態調整。
為什么“非減”?這是一個簡單不過的道理,想要給從自己口袋里面拿出一定的比例給其他人,相信大多數股東的不樂意的,甚至會打擊到原始股東的信心和積極性,更不利于公司長遠發展。但如果采用增發的方式,更容易予以接受,而且對于股東而言,不能緊盯著股權的多少,更應該關注股權的價值,雖然被稀釋了,但是價值有所上升,也是共贏的局面。
由此可見,抓好股權頂層設計的三大經典藥方,最主要是把握其中規律、規則和底線,才能做到完美的自洽。希望創業者和企業家們,能夠了解股權、明晰股權、做好股權頂層設計,以此做大做強、愈行愈遠。南昌股權律師為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