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建筑企業中,招投標是其承攬業務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在實踐過程中,因招投標程序違反法定程序、串標、圍標等情形產生的糾紛不在少數,還有不少建筑工程企業因此提起行政訴訟,據統計,2021年1月至10月已審結的招投標買賣合同糾紛就有416件,但全部或者部分支持訴請的僅占33.23%,即大部分企業耗費大量成本卻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所以企業內部建立招投標業務管理制度,從根源上防范法律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1、招標方法律風險。
招標方法律風險主要體現為招標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風險,例如信息披露不符合法定要求,應當公開披露的信息未予以披露或未在國家規定的媒介上予以披露;招標文件的發售時間過短、投標人制作投標文件的時間少于20天等;開標過程不規范;評標沒有按照招標文件規定的辦法和標準評標等等。
2、投標方法律風險。
(1)投標前對建設單位的資信審查及項目風險研判不足。
(2)以圍標、串標,低價中標、高價結算,為承接項目欺詐、行賄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項目投標活動,導致企業承擔中標無效、賠償招標人損失、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不被退還等民事責任;還可能被處以警告、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業整頓、取消參與投標資格等行政處罰;甚至可能因串通投標、合同詐騙、行賄等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3)對工程造價缺乏合理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和分析,導致實際投入遠超預算;或在最開始就以低價中標,后期利用簽證變相加價結算,但因未能規范管理簽證、變更、設計等資料,導致后期的結算受到影響。
1、明確責任部門。制定詳細的招投標規章,明確具體責任部門以及相關配合部門,將配合部門的責任義務進行詳細細化,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提高工作效率。
2、樹立法律意識。企業中負責招投標工作的人員除需具備行業知識及豐富的實踐經驗外,還應當樹立法治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必要時可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法律風險培訓。
3、做好招投標前項目的審查工作。招標方要針對招標項目開展調研,在詳細掌握市場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充分論證。同時,對招標代理機構資質、招標公告、中標公告等招標信息等進行重點監控。投標方在對項目進行投標前一定要對招標方的基本情況和項目本身的現場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細致地了解。
4、招投標文件的內容、結構等要符合有關法律規定。招標文件在法律性質上屬于要約,是投標人制作投標文件和評標委員會評標的主要依據;而投標文件意味著對招標單位作出的承諾,不得偽造、變造資格、資質證書或者其他許可證件等行為騙取中標。
5、中標后,做好中標文件及合同評審把關工作。雙方應就招標項目名稱、地址、內容、期限、具體要求、安全防護措施、雙方權利義務、項目竣工驗收結算方式方法、合同價款及付款方式、違約責任、爭議解決方式、通知條款等內容加以明確,避免因約定不明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6、企業建立中標文件及合同管理制度,加強履約管控。企業在履約過程中,按照中標文件及合同約定內容履行,以防因違約產生法律糾紛。另外,企業應當對雙方簽訂的中標文件、合同、往來函件、對賬單、付款憑證、聊天記錄等進行妥善保存,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上內容由江西心者律師事務所股權律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