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人才,爭相實施股權激勵,希望通過股權形式給予員工一定的經濟利益,使其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公司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的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然而股權激勵也不是隨意設置的,要明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既不能將其當作借機攬財的一種手段,也不能空口白牙給員工畫大餅,更不能一味的模仿其他企業,制定適合自己的股權激勵方案尤為重要。

股權激勵不是評優大賽,需要與激勵目的相結合,如果主要目的是為了留住人、吸引人,可以選擇崗位與公司戰略目標相契合的對象;如果主要目的是為了融資,激勵對象范圍則可以適當擴大,但不要把公司的控制權也分出去。而且也要關注公司所處的階段和規模大小,如果是初創的小規模公司,可以考慮全員股權激勵,更利于初創團隊卯足勁向前沖;如果是成熟期規模比較大的公司,可以優先考慮高管以上的核心骨干。
股權激勵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理人市場的建立和健全,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下,股權激勵才能發揮長期有效的積極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規范完善的經理人市場化的聘用、選拔、任用、晉升、淘汰機制。
股權激勵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設置績效考核體系,考核體系的設立不僅要具有挑戰性,起到激勵的作用,又要保證能夠達成,不至于讓擬激勵對象望而卻步,因此需要進行嚴密的測算,保證一定的門檻,起到正向的激勵效果,從而推動企業的高速增長。
股權激勵主要是通過激勵的方式,致使公司達到一定的目標,提前確定短期發展目標、中長期發展目標、長期發展目標,再進行基礎分解、業務梳理,一方面能夠使得擬激勵對象明確公司發展方向與自身發展路徑,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為企業發展制定了清晰可見的路徑,使得企業有計劃有步驟的發展壯大。
股權激勵并非一勞永逸,需要有一定彈性,并不斷隨著企業戰略、激勵對象、經營狀況的變化進行調整,以此來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最大程度發揮股權激勵。
總而言之,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之前,需要對自身情況有著充分清晰的認識,從而進行整體規劃并及時優化改進,才能越行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