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運轉過程中,股東往往會通過不斷地行使各種權利來推動公司的運作,股東之間或股東與非股東之間時常會出現股權交涉事宜,一不小心就會產生摩擦、糾紛甚至沖突,但很多糾紛都是之前種下的因,要想做到有效的預防,首先要了解其產生的原因。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俗話說的好,商場如戰場,股東之間的利益爭奪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包括股東之間的股權之爭、控制權之爭,還有董事會與總經理、董事會內部的權利爭奪。
股權糾紛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由于不合理的股權架構,股權架構是現代企業的頂層設計和運行機制,然而很多公司在設立之初由于股權架構沒有打好堅實的基礎,為后期的股權糾紛埋下了禍根,出現如個人100%控股、股權平均分配、操盤人占小股等股權架構類型,長此以往要么爭相爭奪控制權,要么沒有真正的決策者,要么利益分配不均。
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的運行機制,也是一種制度保障,然而對于一些公司而言,尤其是國企改制而來的公司,往往存在產權不清晰,董事會、監事會產生不規范,董事長和總經理是同一人等混亂局面,對公司發展而言是致命的硬傷。
很多公司選擇并購的主要目的不是想通過行業整合、資源配置來促進公司做大強大,而是急于利用“殼”資源來“圈錢”或者謀求某種名譽,故而很多公司在合并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尤其是財務狀況,此種情況下出現股權不清晰的情況,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規章制度的不健全、財務賬目的混亂等等原因,未及時向股東透露具體的經營及發展情況,從而引發了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尤其是很多即將上市或者已經上市的公司,信息披露更是其必要的責任,但現實中,很多公司由于種種原因,不及時披露或者敷衍了事,省略其中的重要數據,以致于很多投資者在信息了解不夠全面的情況下即作出決策,故而在一段時間后,有關股權糾紛諸方面的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當然,股權糾紛是公司治理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和重要的課題,不同公司糾紛產生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本文僅列舉了最常見的五種原因,一定小心入坑!